找到相关内容810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心理学——“缘起模型”初探

    论述:(一)思修、(二)止观、(三)无常观、(四)念力和(五)四无量心。其中,(一)和(五)是就总纲领阐述佛教的意义治疗学,(二)到(四)则就「止观」的心灵治疗的技巧,而论述它们在佛教的意义治疗学上的意义。   (一)思修   就大乘佛教的一般意义而言:思修意谓着「观察、思惟和实践」,就其大乘佛教的一般意义而言,是所谓的「三学增上」,亦即,听闻佛法、思惟法义和体证佛法。而就佛教的意义治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174065.html
  • 学佛应消除几种误会——李炳南

    : (一)求认识:依照“思修”,广学多闻,以开智慧。 (二)守标准;根据:“四依法”,辨别邪正,亲善远恶。“思修”主要靠自己发心,且散诸典籍,不能具述。“四依法”佛陀明揭,即可奉行,必须先讲。 (...一隅之讥。反观学佛者所信,则根据于因明之三量:①现量:佛学内容,乃三乘圣人,断惑证真,离分别识,而以分别量,所现实证知之万法真相。喻如:眼之见色,耳之声,并非一种臆测幻想。②比量:佛学义理,本诸因明三...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0376405.html
  • 何谓根本上师?

    尊敬、供养、祈求…等,就像对佛一样。如此一来,所修的每一个阶段中所必须具备的福德资粮,很容易齐备,逆缘也容易消除,这就是助缘。   但光是这样做,还不够,自己也必须努力思修,只祈求上师加持,没用的,因为,上师也只是助缘而已。有了助缘,自己好好思修,这才是正因!具足正因,证悟才会生起。   一开始要先了解“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的含义。道,是下士道、中士道、...

    雪歌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0342977283.html
  • 心澄法师印象

    不知是心澄法师本身嗓子好呢,还是因为出家几十年来天天诵经的结果,心澄法师讲话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清亮,几乎没有一丝杂染。记得先前看过的几本书中提到当年佛祖释迦摩尼指点意欲修习的人们应“从思修,入三摩地。初于中,入流亡所。”据说裟婆世界众生耳根较利,“从思修”当为裟婆众生入佛道之方便。想成为“菩萨”,必须修习“五明”,“五明”当中,“声明”也排在了首位。按照佛家的说法,佛菩萨其实人人可以做得,所谓“...

    印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2978581.html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12)

    只是变成一个供养境,谁也不去理会里面到底在讲些什么。   “邪正不分,是非莫辨”:既然没有人按照圣教思修,人们心头只有一团无明,分不清邪正,辨不明是非,颠倒愚痴,邪法误认为...所以这里就讲“竞争人我,尽逐利名”。这些都是没有弘扬佛法、没有思修佛法导致的一些情况。)   “举目滔滔,天下皆是”:“滔滔”...

    省庵大师[著]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菩提心|省庵大师|发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0005281578.html
  • 见性和开悟是有区别的

    大家来“思修”。但后来,参话头的法门变了味道,基本变成不思考了,就只管让人们起疑情,努力让人提起疑情,保住疑情。这样的禅,其实就变成小乘禅了,不是“无相”法门,而是“有相”法门了。为什么疑情这么重要呢...重。而开悟后的成就,其实直接就看习气除得怎样。如果习气还很重,所谓开悟,也就没什么大用场,其实还是迷,据说在生死门中照样有大问题。   所知障和烦恼障,其实是不二的。思修,三者缺一不可。要多思考,...

    王建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40282436.html
  • 学诚法师谈佛教教育与佛学研究

    思修三个步骤,换言之,学佛以思为开端,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研究,明了佛法的精要所在,然后通过实践(修行)去印证研究的成果,最后真正体悟佛法的要旨。   其次,教理研究也是佛教信仰的前方便之一。因众生...基本概念。“学”,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在佛教里有专门的名词,也就是、思。听闻、思维佛陀的教法,这就是学。更进一步,所学的佛法还要跟自己的身心相续结合起来,对治、净化我们内心的杂染、烦恼,这就是修。...

    学诚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433590753.html
  • 持戒功德如意宝树

    了脱生死之第一要道也。”《赞戒颂》云:“何者若持清净戒,虽无思修等德,彼人亡时行净土,是乃无欺缘起也。”尤其是出家的功德更为无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功德,已胜过诸三千...

    堪布索达吉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7/121853190.html
  • 鸟声的再版

    正是由耳根进入智慧之门,他的“耳根圆通法门”深深地感动我。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里说:   “我从思修,入三摩地。初于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尽,尽不住。觉所...观世音菩萨从声、思维、修证进入空性与觉性浑然一体至极圆明的境界,最后甚至超越世间与出世间所有的境界,使他体证到自己的本性和佛一样,具有大慈大能,也使他体会到六道众生的心虑,而与一切众生同样有悲心的仰止...

    林清玄

    |观音|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1707185025.html
  • 护戒的功德

    大地是一切花草树木、高山湖海的所依。” “戒是一切善法前导,如大商主是为一切商人前导。” “戒是一切思修善法的前导,犹如大商主是一切商人前导。”大恩上师制定的纪律当中,清净戒律放在思修之前,也是...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护戒|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11580118936.html